澳洲造林碳抵換計畫成效不如預期?

2024-03-28 08:01
[SNN記者張迎秝報導]

全球節能減碳,造林抵碳成為風潮,台灣也有不少企業及學者也積極推動「植樹計劃」,但從澳洲一項研究來看,造林減碳可能花大錢卻得不到效益。


根據澳洲的訊息指出,一項新研究狠狠打臉澳洲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即碳權)計畫,尤其是澳洲一個領先世界的更新造林計畫更是一場不如預期的「災難」。


法新社報導,澳洲內陸的大片土地被指定用於原生森林更新(regeneration),目的是透過新樹木吸收二氧化碳來做碳抵換。但研究人員發現,林場中近80%的森林生長不是停滯不前,就是林地正在萎縮。


澳洲的這項計畫撥出近4200萬公頃土地,面積比日本的國土面積還要大,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碳抵換計畫之一。


但是該計劃自2013年以來推動的原生森林抵碳超過2700萬公噸,卻被同儕審查的研究利用衛星影像繪製的森林生長狀況提出嚴重質疑。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環境法教授麥金塔希(Andrew Macintosh,曾任負責追蹤澳洲碳抵換計畫政府機構主席)告訴法新社,「我認為,客氣的說只能將計劃稱為一場嚴重的失敗,但這是場災難」。


由於這些森林封存的每一噸碳都被記為一個碳信用額度,讓礦業公司、航空公司和其他造成嚴重污染的產業購買這些碳信用額度來抵換它們的碳排,但麥金塔希說,澳洲事實上是在出售不存在的碳信用額度。


但澳洲潔淨能源監管機構(Clean Energy Regulator)則表示,「多項審查已證實這些碳抵換的完整性」,並表示「僅在計畫能證明進行原生森林更新時,才會發放碳信用額度」。澳洲氣候變遷暨能源部長波溫(Chris Bowen)更表示,這項計畫依據的假設基本上仍然「合理」。


禾豐碳中和營運總監薛新祐表示,他一再提醒企業在減碳之際,「要以綠色來看減碳,不是以減碳看綠色」,森林減碳也是如此,要用綠色看森林、絕不能用森林看綠色。


他指出,澳洲項目計劃即是如此,失敗原因在於用森林看綠色,即是方法學裡的「長期、可測部分」出問題,澳洲這個REDD(Reduction in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項目無法按照這兩部分達成目標,因此遭到質疑。


他表示,目前這個方法學已下架,預計今年年底會出新方法學,企業必須隨時注意國際的變化,且力守項目投資必須嚴謹原則,找到對的方法及方向做。